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娘家

以下轉載來源:羽茜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pXLHTzL3ZnP4BzNy/?mibextid=qi2Omg

重男輕女的家庭,會用性別來決定每個人該做什麼。

有些女兒因為總是被父母否定、嫌棄,就把困難的工作都攬在身上,或者就算心裡不願意,也還是勉為其難接下了。

因為她們總是會懷著一絲期望,希望父母有一天會感動,能夠發現和兒子比起來,女兒還是比較好的。

但是這種事情很難發生,因為這類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評價標準,一開始就不一樣。

打個比方,如果父母原本就覺得,家裡的這些事情妳應該要做到十件,那妳會被注意到的,當然永遠都只有「是不是做少了?」「做的還不夠好」,妳非常辛苦把事情做完他們也不會感動,因為他們認為,那本來就是妳該做的。

相反的他們 #對兒子沒有任何要求,家裡的照顧、家務、情感支持、物質援助⋯⋯他們都沒有期待,覺得「兒子把自己顧好就很好了、他工作很辛苦了」。

既然沒有一件事情是他們認為兒子該做的,那麼兒子只要偶爾一通電話就是「多付出的」,他們當然會感動,覺得兒子真的好貼心。

有些陪病、照顧父母老年的女兒實在氣不過,就會對父母說:「你看,你的寶貝兒子根本就不會來,你什麼都給他,現在還不都是我在顧你。」

說個殘忍的現實,這時候父母的沉默,可能不是因為女兒想像中的心虛或慚愧,也不是因為被說中了「這兒子白疼」所以難過,而很有可能只是在想:

我現在忍妳這句話不要跟妳吵,妳就不會跑掉,我的寶貝兒子就不用辛苦了。

寫在 #家庭傷痕 之後

這裡談的是重男輕女,以性別為基礎的偏心,但我想 #也有跟性別無關的偏心,若是一方不被偏愛、比較溫和,又想用努力付出來爭取愛,就是很像文中這個樣子。

以下是備存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走錯路